全球有關無鉛電子焊料的立法
電子行業無鉛化的原始推動力首先來源于美國。20世紀80年代后期,美國首次頒布了限制鉛使用的法律——減少暴露條律、鉛稅法。1992年,美國提出Reid法案,其中一點就是在電子組裝行業中禁止使用含鉛物質。
1998歐盟通過WEEE和RoHS第二次決議草案,提出2004年1月1日起在微電子組裝工業中全面禁止使用含鉛電子焊料,后來推遲至2008年1月1日起執行。2003年1月27日歐盟通過了2002/96/EC法案,明確規定WEEE和RoHS指令自2003年2月13日生效,2006年7月1日起在歐洲市場上銷售的相關產品必須為無鉛產品,同時各成員國必須在2004年8月13日前完成相應的立法工作。指令中共涉及電力電子等10種電子產品種類。
日本在無鉛研究與實施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,日本電子協會于1998年決定,主動在電子組裝中采用無鉛焊料,目標為2002年50電子產品達到無鉛化,2004年完全無鉛。日本電子工業發展協會(JEIDA),日本工業規格協會(JIS)等都已經決議出各種相關無鉛規格要求。在此之前,日本各相關知名廠商如SONY、NEC、HITACHI、PA ASONIC、TOSHIBA等都已經先后制定出禁鉛的相關條文。
我國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電子產品生產基地,針對無鉛化趨勢的到來,也已制定《電子信息產品污染防治管理辦法》,規定自2006年7月1日禁止電子產品中含Pb。鑒于上述原因,無鉛化焊料的開發和研究已迫在眉睫。